;

2025/7/25

陸港股近十年表現平淡 低基期+科技創新攻勢起

估4月關稅最壞情況已過 陸港股有表現空間

 

7月下旬香港恆生指數突破25,000點,創下2022年2月以來新高,A股上證指數也在金融保險、TMT板塊推升下開始表現,下半年行情是否延續? 受惠評價面低估及資金流入,估計陸港股可能持續向上修復,今(2025)年4月受全球股災拖累最壞情況已過去。
 

相較美股 陸港股有評價面優勢

對於美中貿易戰,關稅最終也許是30%,而中國的優勢不因為關稅上升而消失(例如Deep seek科技創新),以評價面來看,相較美股已創十年高點,陸港股表現近乎持平(下圖),浮現低估值吸引力,尤其是港股,外資已不像過去一直賣超,而是轉為買進,加上今(2025)年以來內地港股通南下資金也大幅買入,外資+內資齊力流入,使得港股近期表現佳。

 

圖. 美股創高 陸港股近十年表現溫吞  

 

來源 : 彭博,2025/7/22

 

科技、新消費板塊熱度高

投資板塊上,注重個人化、體驗化的新消費成為消費領域的亮點,而港股新消費含量高,故看好港股互聯網、新消費等板塊,而陸股布局成長性的AI、電動車及機器人等新興科技產業。尤其是今(2025)年以來,受美國算力晶片出口管制影響,中國網路巨頭資本開支不如預期,對中國科技行情形成壓制,但自6月以來中美經貿關係邊際緩和,故預計下半年港股互聯網巨頭或將加大AI基礎設施領域的資本投入(下圖),大模型替代與AI應用可望加速。
 

 

圖. 中國網路巨頭對AI資本支出  

 

來源 : 格隆匯,2025F

 

展望後市,港股擁有國際投資者和全球優勢上市公司,恆生指數尚未回來covid 19疫情前高點,評價面較低的優勢受國際資金追捧,陸股有Deep Seek科技延伸各AI應用熱潮,陸股、港股分別有不同投資機會,可透過大中華基金配置區域比重掌握行情。

 

 
 
 
 
 
※以上提及個股或類股僅為舉例說明,非為個股或類股推薦,基金投資組合請詳見台中銀投信官網https://www.tcbsitc.com.tw/。
 
 
 

 

交易登入 線上開戶